返回首页

滑雪穿什么?初学者着装超全攻略!

来源:www.vlvtrip.com   时间:2023-03-31 21:27   点击:156  编辑:唯旅网   手机版

雪季正盛,这个雪季不知怎的,越来越多的新朋友加入滑雪的行列。好几个北京、上海、广东的同学和朋友,在出行雪场前问我如何添置滑雪行头,打算在网上或雪场购买。他们大多要求衣服得“专业”、“好看”、“一次到位”。我写此小文给大家(xiao bai)参考。

前言

身穿专业滑雪服 感觉学习滑雪都会快一些

滑雪着装总的来说满足三大功能:保暖、防风、透气。
常见配置:3+2
3=上衣
1. 速干衣
2. 中间层
3. 滑雪服

贴身速干衣

中间层(羽绒)

滑雪外套

2=裤子
1.速干裤
2.滑雪裤

贴身速干裤

滑雪裤

一、贴身速干衣/速干裤

贴身速干衣/速干裤的作用除了保暖以外,是快速地将汗带走,保持皮肤干爽。速干衣(或者叫排汗内衣)大多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材料,有的会加一点羊毛或棉增加保暖效果。但一定不会是全棉,因为棉能吸汗,但不排汗,而且在潮湿之后棉就失去保暖功能。有的速干衣还有紧身功能,包裹肌肉减少颤动,起到塑型效果,身材自信如你可以考虑下。

贴身速干衣

滑雪过程中出汗会超乎想象,初学者通常会花很多力气在不该用的地方,自己作用于自己,做无用功,忙得满头大汗。一般的“秋衣”以棉为主,高档的用羊毛,排汗功能弱,非常不建议穿“南极人”一类的秋衣滑雪。想象外面冰天雪地,里面贴身衣服都湿透了,外冷内热,不但酸爽至极,还容易感冒。所以专业的贴身速干衣对于良好的滑雪体验是重要的保障。

贴身速干裤

二、中间层

中间层的最大作用除了保暖,依然是排汗!从速干衣排出的汗气需要顺利通过中间层排出。所以你平常穿的卫衣、毛衣、套头衫,不管看起来多厚多暖和多美,都达不到很好的排汗效果。滑雪中间层的常见材料有抓绒和羽绒等。抓绒是普通和常见的,价格便宜也穿着舒服,但让人头疼的是静电,一摩擦就电你、电你身边的人。更好的是羽绒产品,鸭绒,鹅绒,非常轻,不静电,保暖和透气效果好,平常不滑雪的时候穿也是极好的。

羽绒

许多滑雪高手们(或者是老手们,因为老手也不一定是高手,滑得时间长也不一定滑得多好),会至少有两件中间层,一件薄的,一件厚的,以应对雪场不同的气温。
雪场的气候其实是很神经的,可能一会儿下雪、一会儿天晴,一会儿大风冷死,一会儿无风大晴天热到雪都要化了。山上和山下,上午和下午都会不同。如果你穿得很厚,来到雪场发现其实很暖,滑起来热得不行,这时与其脱掉外套只穿中间层滑雪,更理智的做法是换一件薄的中间层,而不是脱下防风防雪的外套。
有一种中间层的外层较厚,有一定防风防雪功能,被称之为“软壳”,可以在天气温暖的时候在南山、军都山这样的北京近郊雪场或一些室内雪场穿。高手们不穿“硬壳”只穿“软壳”来获得更多的自由度和崇拜的眼光。

三、滑雪外套/滑雪裤

不论是单板还是双板,滑雪外套和滑雪裤是保护你不受风雪侵扰的最重要的“壳”。壳的防风防水功能比保暖功能更加重要。

滑雪外套

穿“大衣”、“棉衣”、“风衣”、或一般的“羽绒服”去滑雪注定是悲惨的。那些衣服除了不防风之外(我们说的不是和煦的微风,而是山顶可能零下二十几度的6-7级风,滑雪速度到60公里/小时以上时耳朵已经听不到其它声音的呼呼的风),还不防雪。
悲催的滑雪者不但要经受冷风的侵袭(为你我受冷风吹),还会在摔倒之后,忍受被灌入的雪和雪化成的水的浸透(冷冷的冰雨在脸上狠狠地拍)。在下雪的天气,情况就更坏:穿滑雪服的人感受的是“雪一片一片一片,在天空静静缤纷”,因为他们身上的雪拍一拍就掉了;穿棉衣的人感受的是“那些痛的记忆,落在春的泥土里”,因为雪会在他们身上融化、渗透,然后他们会把自己糟糕的体验称为“活受罪”,归咎于“滑雪不好玩”,向其他还没有滑过雪的人去说这项运动的坏话。
个人觉得,新雪友回头率,即第一次滑雪后再次光顾雪场的比率(业内称为渗透率),不高的原因,一半是因为不愿意投资在教学上,一半是因为不愿意投资在行头上。钱花到位了,一切都会舒服起来。
 你会发现大部分滑雪行头的投资,除了雪板雪鞋,都会花在滑雪外套和滑雪裤上,因为好的“壳”都会用一种高级的材料品牌叫做GoreTex,是聚四氟乙烯成分的薄膜,它的神奇之处就是防风、防水又透气,而且轻、薄、不怕划!壳的透气能力让它成为上身三件套和下身两件套排汗的最后一环,及时将你的汗气及时排出,又将冷风抵挡在外。

戈尔材质三大功能:防水、防风、透气

所以长期以来在挑选滑雪外套的时候,我会寻找它的标签旁边是否有一个GoreTex的方形标志。是否使用GoreTex材料(或者用其它品牌的同类型材料),是定义一件滑雪服/滑雪裤是否专业的重要因素。而专业的滑雪服也会强调它使用了GoreTex(或其它同类型材料)。 
 
壳在厚度上有薄壳和厚壳。薄壳是无填充物的、厚度和冲锋衣类似的单层滑雪服/滑雪裤。厚壳是有填充物的、厚度和羽绒服相似的双层滑雪服/滑雪裤。有的厚壳的外层和填充物层还可以通过拉链分开,基本上就是一个单层壳加一个中间层。
 
虽然初学者倾向去选有填充物的外套,心里感觉更暖和,但许多滑雪高手们(和老手们)会选择单层—其聪明之处在于,滑雪衣服的厚度可以通过中间层来调节,而单层可以穿的时间包括了春秋两季。高手们穿单层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的运动量大,身体防寒能力强,只要防住风,就不会太冷。如果你在雪场上看到有人穿得很单薄,那他/她很可能是一个高手,只穿了贴身排汗衣和单层外壳,而裤子只穿一条,把3+2的着装减少到2+1!

滑雪裤

本人只有在非常冷的滑雪环境,比如崇礼某处和东北某处,气温低至零下20至30度,而且伴有大风,才需要穿有填充物滑雪外壳。而在晴天无风的情况,本人亲测多次,单层滑雪外壳就足够了。

天气考量(如有大风,相当于再-5摄氏度)

外壳的专业设计
一件称职的滑雪外套通常会有几处专门设计:1)左手腕部有专门放雪票的小口袋,方便过闸机的时候扫雪票卡;2)腰部有环腰的“雪裙”,弹性大,扣住后可防止雪水灌入,在摔倒时特别有用;3)两边腋下都有拉链,可拉开通风排汗。4)莱卡材质的手衬套,防止雪水从袖口灌入;5)胸部和侧边口袋均有防泼水拉链,即便在雪里打滚,雪水也不会灌入口袋。

滑雪外套的雪票卡口袋

滑雪裤的专门设计通常会有:1)大腿内侧或外侧的排汗拉链,用于通风;2)裤脚处有两层,里层为防雪松紧口,便于套住雪鞋,防止灌雪,裤脚外层为加固材料,即便雪鞋、雪板在滑行中摩擦也不会轻易摩坏;3)雪裙、可调节腰带或背带的设计。

特殊材质的滑雪裤的裤脚 防磨损

专业滑雪裤的裤脚有两层 里层有松紧带套住雪鞋 防雪灌入

高端的滑雪外套和裤子会配备“雪崩信号探测器”,顾名思义是在雪崩被埋后可以被搜救人员通过探测器找到的一种接收器,是一个很小的扣子,不需要充电,缝在衣服里面。一个著名的品牌叫Barryvox。这是在加拿大CMH这种地方玩直升机滑野雪的时候常常穿戴的设备,在国内基本用不着,雪场的雪都是人造的哪来雪崩?只是一种高端、专业的展示。品味独到的你或许会感兴趣呢。

四、额外配置 3+2+1:1=背包

背包的作用在滑雪次数增多以后变得明显-这是个人体验,所以我在3+2之后又+1。我的背包里通常会放:

滑雪背包

1) 保温杯。中年男人不得已,保温杯里放枸杞。滑雪其实很容易口渴,排汗就会脱水,跟跑步一个道理。滑雪过程中去商店买水还得脱板子走额外的路,不如按自己口味事先准备喜爱的热饮,在乘坐缆车的时候喝上一口,热巧、奶茶、蜂蜜柚子茶、当然还有枸杞水,让其他的人看着咽口水。我滑雪不喝咖啡,因为咖啡因是利尿剂,滑得正开心还得找WC很烦人,还得憋着,毕竟中年不比小钢炮,身(xia)体健康最重要。保温杯的密闭效果要好,不然漏出来的水会在包里结冰!亲测带吸管的运动杯最好用。
2) 手机。各位三分钟不看手机会死星人,会顺手把手机放在正面迎风的滑雪服口袋,虽然方便取出拍照,但会因低温掉电厉害,而且会妨碍滑雪动作,甚至在摔倒之后硌到自己肋骨。我的选择是放在背包小隔层里,乘坐缆车时从容拿出。
3) 零食。补充体力,赶走小饿,馋死他人。我知道有老炮喜欢抓紧时间刷雪道,午饭就自带干粮解决了。我已经过了这个勤奋(diao si)阶段了。
4) 额外的配件如护脸、滑雪眼镜等。雪场因为天气变化,光线会有变化,颜色更深或更浅的滑雪眼镜备上一副,如果揣在兜里容易摔碎了。放在背包里更安全。
5) GoPro等拍摄设备和钱包等个人物品。

滑雪背包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很容易被辨认出来:“你就是那个背个包的!”

五、其他配件

必须的配件包括:头盔(无法用轮滑、自行车头盔代替)、滑雪镜(无法用墨镜代替)、滑雪手套(无法用毛线手套、皮手套代替)、滑雪袜、护脸(无法用口罩代替)。这些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来详述。

当气温在-20度以下再加大风,就需要穿有填充物的滑雪外套

结语

单板双板都适用以上配置,只不过外套风格不一样。单板滑雪外套和裤子更加宽大。双板自由式的衣服风格也较为宽松,和一般的双板和单板衣服不同。但刚开始双板滑雪的朋友不用考虑太多,打好一定的技术基础之后再练双板自由式、购置自由式服装也不迟。
 
这篇文章就写3+2的主流滑雪着装配置,希望对刚开始滑雪的朋友有帮助。

崇礼雪场大多在-10~-25摄氏度 晴天无风时单层外套足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